完善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确保质量

医疗器械产业具有多样化、创新快、跨界难的特点,而企业通过自身力量形成规模化产业困难较大,所以,并购是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快捷的方式之一。此外,很多医疗器械细分市场的容量较小,且壁垒极高,单靠内生性增长,企业无法完成快速成长。

医疗器械企业通过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兼并重组步伐,不断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新设备如气腹机等设备出现,将是未来几年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1月28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在业界引发关注,大家争相转发学习。

实际上,利昂医疗发现自2014年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与之相配套的规章文件紧锣密鼓地陆续发布,体现了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的理念,彰显了医疗器械监管的改革与创新。

《报告》指出,为完善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确保质量,国家相继建立了24个医疗器械相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标准制修订工作。自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员以来,国际标准取标率已近百分之80,促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的国际化。

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技术支撑单位。据《报告》分析,国家认可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有数十家,基本可以满足我国医疗器械检测和监督管理的需要。2015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进一步强化了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管理,规范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这一系列措施的颁布和执行,使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日趋完善,加速与国际接轨。

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医疗器械企业将不断创新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了解到,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全国目前已形成一些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且已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

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的医疗器械总产值及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百分之80以上。因为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此外,重庆的成渝地区,武汉的华中地区,也是新兴产业聚集区,并以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及组织工程为特色。

《报告》显示,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方面,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基本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开发体系,且已进入以中端产品为主向高层次产品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新阶段。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也正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报告》分析,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医疗器械企业将不断创新,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变快,积极探索研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医用DR等基础设备。在政策方面,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实施后,加速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上市速度。

2014年3月以来,每年进入优先审评的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截至目前,获批创新产品超过50个。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对于中高层次国产医疗器械的需求正逐渐增加。各省(区、市)也相继推出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政策措施,如2016年、2017年,四川、浙江、湖北、广东、安徽、河北、福建、辽宁等省,先后明确鼓励使用国产医疗设备。

部分国产高层次医疗器械产品已开始或完成进口替代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8)》推算表明,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5670亿元。创新驱动使得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涌现出如南京利昂医疗等一些研发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的企业,部分国产高层次医疗器械产品已开始或完成进口替代。

随着我国高值耗材研发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心脏支架、心脏封堵器等产品的国产产品市场份额已超过进口产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进口替代;在磁共振设备、64排以上CT、气腹机等高层次领域,国产品牌逐步开始进入高层次影像市场,开立医疗开始进入日本企业垄断的高清内窥镜摄像机市场;国产生命支持和材料类产品已开始步入成熟期,而其他领域亦有突破。

国产医疗器械虽然创性和原始创新技术相对较少,但在一些高层次医疗器械领域,一些产品在前沿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与进口品牌并跑。

国产医疗器械要想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更远,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如把创新产品的注册和市场购买问题一并解决;进一步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增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把国家政策与财政拨款向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倾斜,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等。

我国医疗器械在创新方面尚处起步阶段,面临各种困难,创新很难,创新产品上市更难。但在医疗器械领域进行创新研究,于国于民都有好处,我们会坚持下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获得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获得长足发展。这具体体现在发达国家能够生产的医疗器械我国基本上都能生产、产品性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创新产品逐渐增多等方面。

近5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水平,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速(约百分之5)的2~3倍。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但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从全球医药市场来看,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基本上是1∶1,部分区域甚至超过了1∶1,而在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大概是0.3∶1。由此可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不过,由于起步晚、技术积累少,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如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高层次医疗器械产品总体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等。大的挑战则是我国医疗器械研发投入比例较低,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器械创新速度和水平上保持前列,虽然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和产业发展速度惊人,但是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新品研发、创新队伍构成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明显的差距。

医疗器械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其发展跟国家整体工业制造水平、产业技术积累密切相关。如果我国不让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变快,在未来10~15年内,很难赶上发达国家,一些高层次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难以改观。有第三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层次医疗器械市场多被国外企业垄断,国产品牌医疗器械尤其是高层次影像类产品(内窥镜摄像机等)和高层次耗材在高层次医疗器械市场上占有率较低。

创新将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速度变快。只有别人跑一步,咱们跑两步,才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前排。加速奔跑的助力就是创新。

事实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器械创新。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

同年8月,《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将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列入特别审评审批范围,予以优先办理。

2017年2月,《“十三五”》要求,将“列入国家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的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纳入优先审评审批范围。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又将“高层次医疗器械和药品”纳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中的九大要点当中。

在《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之前,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就已出台政策,积极推动创新医疗器械研发。

2014年2月,《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今年11月修订为《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发布,特别审批程序不仅为创新医疗器械设置了快速审批通道,同时要求在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获准后,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及相关技术机构,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批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在注册检测、技术审评、行政审批过程中予以优先办理。此外,国家药监部门还同意创新医疗器械注册前样品可以以委托加工方式生产等。

2016年10月,国家药监部门发布《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研发计划的、临床急需等情形的医疗器械设置优先审批通道。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切实让创新医疗器械上市速度变快,对于推动我国医疗器械创新研发起到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共收到创新产品申请1054项,累计193项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其中51项创新产品获批上市。而《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于2017年1月1日实施后,截至目前,有20个产品纳入优先审批名单,其中有5个产品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