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十大聚焦

根据南京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统计,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但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处于各工业大类前列,在整体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工业总产值与利润明显增长,但增幅慢于去年。

新医改从2009年宣布实施,影响了国产DR等一系列国产创新设备,到2018年充满着变数和挑战,很多政策在未来几年都会持续,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十大行业聚焦——

1医改办归属国务院医改办终归属哪个部门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顶层设计好坏事关政府各部门配合的程度,更涉及新医改实施的进度。

2新版GMP新版GMP坚定不移地推进,会导致大量企业面临停产,或倒闭或被兼并,加上通货膨胀、制药成本上升,不少生产企业将面临艰难的一年。

3药品零差价药品零差价政策在全国范围逐步扩展,地方政府补贴的投入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4政府补贴

补贴从原有的三条要改为两条,医疗机构缺钱,尤其零差率推进后,如果政府补贴不到位,难免医疗机构又会向医改的弱势方制药企业伸手。

5反商业贿赂

反商业贿赂虽常态化,但目前完全合规很难,企业尽可能尝试销售模式逐步改变与突破。有关药房托管孰是孰非争论不休,将拭目以待未来如何定音。

6目录协调

发改委的低价药目录与卫计委的基药目录,两个目录之间还需进一步协调。新医改在渐进中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医药环境出现变数。

7药品招标

各省招标工作推进缓慢,大部分省市处于观望状态。原研药品招标的优势仍然存在,与仿制药竞争更具激烈。上下联动还是左右联动是企业关注点之一。

8药品审批

药品审批流程缓慢,仍会出现药品注册排长队等候,但肯定会有变化,关注开绿色通道审批的药范畴。当然,无论是低水平或高水平重复都不可取。

9药品降价

价格药品价格下降难以阻止。各地药品招标虽较原来的唯低价是取有所改变(比如近期公布的安徽基药招标方案),但通过药品招标降低药品价格或寻租、设租依旧是主导思想。政府对中成药的调价力度如何仍是企业关注焦点。

10医保改革

医保支付改革、临床路径的试点及海虹医药的医保控费系统会大范围推进,将促使医疗机构用药更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药品整体使用金额的增长幅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服务质量要求逐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服务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人们对医疗日趋重视、对医疗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促使着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在放射影像领域,放射影像科的基本设备——数字X摄影系统(DR)装机量近年来实现飞跃性的增长,吸引了越来越的多目光。根据医疗监测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DR发展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即功能复合型、智能型、低剂量、购买经济性、可移动性。

DR发展趋势之一:移动型DR。移动DR除具有一般DR的特点之外,还具备普通DR机所不具备的便携、移动性良好、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完全能满足大规模院内、外体检工作需要。 近两年来,中国移动DR市场呈现爆发式的高速增长,移动DR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DR细分市场。面对国际品牌强势进攻,国内民族医疗器械企业也不甘示弱,自主研发便携式移动DR,促移动DR市场的布局。

DR发展趋势之二:动态型DR。动态DR可以进行实时造影剂追踪、食道\骨骼复位、输软管造影,实现全自动摄影,实现直接快速定位和精细诊断;具有丰富的数字化图像处理软件,性能良好,图像分辨率高,能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优异的影像数据,提高诊断效率,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南京利昂医疗生产的国产DR,它还集透视、DR、DSA等放射科所有传统影像设备的功能于一身。

DR发展趋势之三:经济型DR。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端和经济型医疗器械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比百分之45,这意味着在全球巨大的医疗市场中,中端和经济型的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在全球市场上中端及经济型产品的市场正以每年百分之8的速度增长,而在中国,中端及经济型产品市场增长的速度则超过百分之15。

DR发展趋势之四:智能型。智能型DR突出的特点是标配AEC(自动曝光)技术。AEC技术的应用,让医生不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就能够较快的熟练使用DR。AEC技术被誉为DR时代的“工业革命”,可以根据被照体的厚度、生理及病理特征,准确地自动控制X线量,保证适当的感光量,使得影像质量相对稳定。减少操作不当或技术不高而导致的需要重复进行X射线检查的难题,提高甲片率;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剂量,同时输出的影像也使临床诊断的效果有了保障。

DR发展趋势之五:低剂量型。基于放射性检查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辐射伤害,放射剂量的控制和降低是一个须突破的瓶颈。保证影像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放射剂量以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是DR 的重要功能,更是世界潮流。降低剂量、降低辐射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和学术问题,这是社会问题。在全球环保、绿色、健康潮流的影响下,国际医疗影像设备厂商都把降低放射剂量作为自己研发和生产的主要目标。

医疗器械类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受益,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直以来,医疗、教育、住房是我国三大民生话题,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初期,将直接扩大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容量。

当“城镇化”概念被解读以来,相关受益行业相继被市场挖掘,这也包括了医疗器械行业。城镇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量将有2000亿元,带来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供给增量约2500亿元,再加上卫生部2012年8月承诺的年均超过2008年10倍的医疗体系专项资金等,多因素推动的医疗器械行业,或将实现“高速发育”。
作为小容量行业,医疗器械并没有基建、金融那么扯眼球,再加上细分领域的不同,普通投资者一般很难将其进行系统梳理。但在多项利好因素的刺激作用下,医疗器械行业显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

老龄化趋势对一些特定医疗器械如供氧机、血糖仪等生产企业来说,保证了不断扩张的市场;其次是医改,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在医疗保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营医疗对医疗器械的添加购置,也将很好地拉动行业的发展;再次是新GMP规划,比如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要求在2013年底前全部都要通过;替代化,如今不少高层次医疗器械多为国外进口,而随着技术逐渐升级,国产高层次医疗器械已逐渐拥有了替代实力。除此之外,在扩张过程中,拥有资产类似连锁性质的上市公司也同样获得了机会。

此外,器械类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受益,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南京利昂医疗,这个经常被市场提及的家用医疗器械的领头羊。前瞻资料显示,利昂医疗的生产产品多达几十个品种,其中气腹机内窥镜摄像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特高。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会迅猛发展,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比重逐步增长

医疗器械和药品是临床治疗的产品,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接近,而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约是药品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为做强产业、做大市场,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积极调整,产业格局有了一些新变化。与此同时,新问题、新挑战也层出不穷。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表现出“区域发展态势良好”、“研发投入增加”、“进口增速强于出口”,“仍未主导高层次市场”、“整体处于中下水平”共五大特点。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强项”。据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的医疗器械产值之和、销售额之和均占到全国总量的百分之80以上。

珠三角:突显高科技特色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为强项,主要产品有监护仪、超声诊断仪、核磁共振(MRI)仪等医学影像设备,以及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
近几年,环渤海湾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包括天津、辽宁、山东地区,一个涵盖数字X线设备(DR)、MRI仪、数字超声仪、医用加速器、医用计算机导航定位设备、呼吸麻醉机、骨科器材、心血管器材等产品的企业群正在形成。

在环渤海湾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一批中小型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自身的科技实力正在迅速崛起,虽然其中不少企业成立不过几年的时间,但是这些企业产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亿元规模。这批企业在发展方向上更倾向于数字化医疗设备领域。也许目前他们在市场中表现出的力量还不是十分的突出和强大,但是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长三角:彰显综合实力

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其产业特色比较明显。长三角地区的其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较为好的还有南京利昂内窥镜摄像机设备产业等,加之综合实力,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的表现相对比较突出。

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三个主要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之外,成渝地区、华中地区正成为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植入性医疗器械、组织工程产品为特色的制造带。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我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目前,我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刺激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会迅猛发展,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比重逐步增长,遵循发达国家“重器械、轻药品”的发展路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