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医疗器械设备前几年的增速略慢于整个医药行业

医疗器械设备前几年的增速略慢于整个医药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保健意识还有国产DR等设备的显著提升,未来三年将加速。

医疗器械业绩虽然表现不俗,但是利昂医疗表示国产医疗器械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我国现行的医疗器械行业的标准、政策是在大量应用进口医疗器械的环境下产生的;采购招标政策执行不严,在实际招标采购中,不少单位明文规定只采购进口产品;许多医疗器械采购花费的是公共财政,一些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只购买高的进口产品。进口产品回扣高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不少跨国公司还以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为院负责人免费旅游,以便于在采购价格上获得利益,这也挤占了国产产品的市场空间。

中国企业的保护意识增强了

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自主创新企业的奖励力度,但目前医疗器械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转化率还不高。中国医疗器械高层次产品在自主创新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国家政策体系以及专利研发应用等各方面。

近年来,中国企业针对专利侵权的纠纷高居全世界榜首,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亟需建立公平公正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研发、打击侵权将更有利于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这是实现国家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条件。

近20年来,国产DR等医疗器械在中低端领域占比超过百分之60,在中高层次市场也取得了较大突破。然而,在更多的高层次医疗器械领域,由于创新机制体制不健全、产学研医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技术人才匮乏、资金困难等原因,国产医疗器械仍难以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打开高层次医疗器械领域的大门,我国中高层次医疗器械产品的自主创新之路仍然漫长。

我国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转化率不高,转化医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医疗器械企业还缺少主动创新精神,社会资本与产业也难以对接,政府对创新产品的市场支持政策也不够,只靠中小企业自身还不能形成完善的创新发展良性循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仍处于中低端制造阶段,高层次产品仍有赖进口。对比国外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在具有产业战略高度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存在落差。而像南京利昂这样的企业凭借我国市场的力量,自身的努力研发与创新获得成功,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价值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之一,符合国家的利益和战略方向。

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要聚焦目标,瞄准应用需求这个靶心发力

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要聚焦目标,瞄准应用需求这个靶心发力。

与探索未知的科学研究不同,技术创新既不能天马行空地玄想,也不能沾沾自喜地孤芳自赏,而是要聚焦应用目标,瞄准市场应用需求这个靶心发力。靶心在前,攻关在后,每一步才会走得很稳。

高科技产业应实现“顶天立地”模式。“顶天”是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是把技术商品化,并大量推广、应用。“顶天”也是为了更好地“立地”,从市场获取用户新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这说明,应用科学、实用科技,成果须面向应用,才会有用武之地。同样,现代高科技系统工程乃至为科学服务的大科学工程,产业诉求、市场需要、用户追求等既是创新的驱动力,也是创新的持续保障。我国科技界这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探索,比如国产大客机研制,就是结合国家发展水平和市场实际需求,设定好整体目标,再针对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在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应用技术领域,我国近年来努力补齐创新不足的短板,气腹机等一系列突破,国产DR的走向世界等等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偏离实际应用目标的问题,比如把一些业界已实现的技术“新”设立为创新项目,导致资源浪费;或是技术创新项目只考察某一两项的“核心指标”,只关注理论上是否达到先进水平,却不去管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产品的实际应用怎么样,所谓的重大突破沦为“屠龙之术”。这就像考察治病,不看病人是否康复,而只看医生用了什么药、写了多少诊断报告,变成本末倒置。

技术创新未能瞄准应用需求的靶心,可能也是造成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状的重要原因。并非一切创新都要以实用的标尺来衡量,科学上的原创发现、基础突破,暂时无法直接转化为应用,是正常的科技发展规律。但对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来说,仍要以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靶心来设计目标和规划发展。当然,有了靶心并不意味着创新是死板、僵化的,在聚焦的基础上,围绕市场和产业需求做文章,结合用户体验提高和完善技术水平,会不断激发创新。

在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方面要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应加强之间的沟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升我国国产医疗器械例如国产DR等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共谋医疗器械产业科学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产业发展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医疗器械监管工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指明方向。

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利昂医疗从自身来说,发现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和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关协会、企业与专家多与监管部门互动沟通,群策群力,共创良好的监管环境,共谋产业科学发展,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面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夯实监管制度基础,科学制定监管政策,促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在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国产DR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国家相关部门正不断努力。我国将进一步保障医疗器械质量,积极推进结合,推动医疗器械监管科学进步。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如国产DR等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从1997年的160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400亿元,增长20多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也从1997年的6500家增加到2017年16100家。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原因,我国药品与医疗器械消费占比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左右。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体系也逐渐走向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科学监管和覆盖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也逐步改革,调整内设机构,优化评审流程,对创新型医疗器械实行特别审批,缩短审批时间等。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对比了中美药监系统的人员数量、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之后得出了上述结论。获取重要证据的“实际能力”仍有待加强,如试验方法的科学性、法规系统的完善性、专家水平以及数据的真实性等。

继续推进建设国家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指导地方建立专职检查员队伍

配合做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工作,适时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进行相应调整,着重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条款进行修订,落实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和法律责任。发布《医疗器械进口代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进口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监管。研究调整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责任清单、年度自查报告要点,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开展形势分析,组织多部门参与医疗器械风险评估会商,将日常检查、飞行检查、监督抽检、案件查办、不良事件监测、产品召回、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等多维度数据纳入分析并评估风险,明确医疗器械监管的目标、环节、品种、区域,不断提高风险信息分析评估、研判、协调联动和科学决策水平。加强召回工作管理,落实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

各省(区、市)局要制订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产品全生命周期主体责任,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情况进行自查并按照规定提交自查报告。将上市许可持有人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制度、配备机构和人员、开展监测和评价工作情况作为监督检查内容之一。聚焦高风险医疗器械。开展飞行检查,督查省(区、市)局落实日常监管职责。继续开展境外检查,进一步扩大境外企业生产现场核查规模,逐步扩大品种覆盖面,加强进口产品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标签标识说明书专项检查。强化对区域、企业、产品的风险排查和管控。加大生产环节案件查办力度。

各省(区、市)局要指导督促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制订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经营使用单位严格实施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质量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和报告。强化网络交易监管,组织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强化医疗器械网络监测处置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网络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经营使用环节案件查办的业务指导,严惩违法违规经营使用医疗器械行为。

制定出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等配套指导原则,指导各级监管部门、持有人、经营使用单位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完善监测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督促持有人注册成为监测信息系统用户,主动维护其用户和产品信息,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持续跟踪和处理监测信息。做好监测风险评价处置,研究建立不良事件监测信息交流工作程序,丰富风险交流手段,督促各省(区、市)局及时采取不良事件风险控制措施。

继续加强抽检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修订《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管理规定》。组织做好2019年医疗器械监督抽检工作。各省(区、市)局要深化对抽检数据的分析,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对通过抽检发现的质量风险点进行总结归纳和科学研判,及时掌握产品质量趋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对省级抽检结果、不合格产品召回信息、后续处置情况设置专栏向社会公示,并及时报送至国家医疗器械抽检系统。

建立监管风险会商机制,定期开展风险会商,增强监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利昂医疗表示同时也要理顺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工作机制,在生产环节,进一步优化完善生产企业飞行检查检查结果判定原则和信息发布的方式方法,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夯实省(区、市)局监管责任;在经营使用环节,建立国家局指导、省(区、市)局督导、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做好行刑衔接。做好违法产品的追查管控和处置。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协调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继续推进建设国家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指导地方建立专职检查员队伍。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省(区、市)局和市县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培训。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器械生产监管平台建设,构建医疗器械大数据监管平台。推进网络交易监测平台(三期)建设,提升网络监测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系统,推进医疗器械监管平台整合,逐步实现智慧监管。

进一步深化与行业协会、学会、高等院校等的合作,研究建立通过行业协会规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合作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开展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示范试点。通过协会加强对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等行政相对人的培训,提升行业自律意识。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智库作用。组织研究追溯体系等监管科学课题,提升监管水平。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进社会共治。

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提升监管国际化水平,提高国产DR等国产设备的质量。落实IMDRF工作成果,加强国际法规研究,吸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以转化应用。推进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交换工作机制,促风险预警信息国际交流。加大AHWP工作参与力度,在亚洲法规协调领域发挥作用。

产品学术性定位、策划外包模式走入市场,研发和精于学术策划的人才需求走高,一将难求

耗材两票制会在更多药品两票制实施较成熟地区跟进施行,器械和耗材两票制时代来临,全国已有的药械四大采购联盟将首先对耗材实施系列降价,联盟地区内的二次议价将兴起,而各城市的耗材占比将会成为下步严控趋势。

上市和准入趋严,大量竟争性耗材、器械和未有明确效果的药械类产品会迎来大量淘汰,但也将会有更多产品进入统一医保,鼓励国产(如国产DR等)替代进口先会在基层获得政策扶持。

随着关口的到来,已放弃评价的大量仿制化药会主动退出市场,但经一致性评价后,同质同价会成为国策,各省落地实施后虽有变化但执行国家政策的主基调不会动。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了解到2018年起随着降价的持续,大量大普类化药产品会因此进入低价药行业,厂家在持续降价前放弃此类产品生产转向赢利性产品,迫使各地进一步放宽低价药政策,以避免用药荒的出现。

国家至各省将会调至白名单模式,大可能是在经历一年一调的短暂时期后,进入两年一调模式,有进有出。

随着医药代表备案制的实施,大部分企业将会走向直营与推广外包两种形态共存模式,以此解决市场控制和财务风险问题,更多的合作创新模式将会涌现,但厂家与部分原转型后的代理将进入同持批文、合伙共建时代。

代表备案制的实施将大量淘汰原不具备合规化推广的普通医药代表,代表队伍不再人满为患,但具备合规推广能力的代表将成为人才,薪资看涨的同时,为减轻人资成本和多渠道影响医生,数字化营销从外企走入民企,但如何不止停留在医学信息交换,而能帮助到医生更好与患者交流,以此累积患者源成为吸引医生关注的重器,企业出于此将长远考虑筹建自有平台或出资控股,以此更好的迎合目标医生个性化和需求。

在产品仿制数量走低,临床准入门槛越严厉的大环境影响下,老产品的二次定位、开发和拟上市产品的学术性策划需求愈趋迫切,产品学术性定位、策划外包模式走入市场,研发和精于学术策划的人才需求走高,一将难求。

医疗器械要发展,技术与产品创新是方向

中国DR行业虽说是高速向前发展,但是整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愈来愈凸显,这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产品品质愈发得不到保证,口碑日渐下滑。延长保修、设备入股、融资租赁等等手段都无法扭转行业走向健康发展道路。目前行业内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整合。

目前中国国产DR市场预示着行业进入到一个高速拐角处。整合、创新、外向发展是根本方向。

未来,技术逐步有偿开放,走向双赢将是方向。随着市场的发展,长远来看,价值链整合是发展方向。

在大尺度上看,整个工业社会以来,技术与产品创新是王道。走出去,从供给侧改革改变世界大格局。技术,代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产品,是技术的载体。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品创新,其根源于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够被客户选择。采用各类模式创新获得的短期关注,会被客户抛弃。要发展,技术与产品创新是方向。

国产DR厂家要突破现状,就要走一条外向发展的道路,通过自身技术积累,积极参与到世界范围内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市场的竞争。

在企业发展初期,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可以把精力投放在以下目标

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约为5200亿元,有诸如DR厂家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万家,其中百分之85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未来几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预计每年增长百分之20,其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方面的增长率将达百分之30。

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一方面要抵御国外医疗器械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的挤压,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医改带来的政策变化,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在企业发展初期,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可以把精力投放在以下目标:

选择基层:基层数量多、分布广且采购资金不充足,对价格比较,因此采购和使用国产DR等医疗器械较多,特别是低值易耗品。但基层使用量少、影响小,仅依赖基层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关注民营:目前我国民营有1.5万家,每年医疗设备的采购金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布局民营市场比较容易实现盈利,因为相对于公立而言,民营采购设备无须招投标,采购时间短,费用相对较低,后期还能形成批量采购。

布局妇幼领域:妇幼机构覆盖面广,从市、区到乡镇均设立基层单位。其实,每个省份的妇幼机构每年均有政府采购计划,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

做国外订单的贴牌加工 赚取加工费,特别适合医用耗材领域。

做国外品牌代理 国外品牌开拓市场比较容易,二甲以上的接受程度高,利润也较高。

虽然基层、民营、计生系统、国外订单贴牌加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但基层、民营和计生系统销量有限、影响较小,而订单贴牌加工利润有限,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做国外品牌代理来积累资金、人才、技术等是明智的,也是可行的。这只是初期发展的道路。企业若要长期持续地发展,须走自主研发、建立自主品牌的道路。

制定鼓励气腹机等医械的研发创新的政策

下一步,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要求,着力解决我国国产DR等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政策引导,监管和优化服务,促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临床急需和罕见病药品的审评审批,制定鼓励气腹机等医械的研发创新的政策。推动法律法规制修订,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高风险产品监管,用好检查、抽检、监测等多种监管手段,严防严管严控风险。始终坚持科学监管理念,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努力提高药品监管的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本次机构改革单独组建国家药监局,突出了药品监管的重要性、特殊性。药品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围绕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一个导向,坚定两个目标,夯实三个支撑”的任务,树立治理理念,一方面要增强科学决策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支撑能力,强化基层执法监督能力,形成监管合力;另一方面,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部门系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药品社会共治。

就2019年药品注册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完善药品注册法规标准体系,推进《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修订,继续推进《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工作;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药品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进一步提高药临床试验管理能力和药临床研究水平;全力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坚持标准不降低,进一步完善相关评价要求和指导原则,在保障药品可及性的基础上,分类推进;加强药研制环节监管,完善药品注册现场检查管理,强化审评与检查检验工作的衔接,严厉打击数据造假,确保药研究的真实性。

同时明确了2019年药品上市后监管的任务:结合《药品管理法》修正案的颁布实施,推进药品生产、流通、抽查检验、不良反应监测等一系列监督管理办法的制修订;明确监管事权、细化监管流程、突出监管协作,探索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工作机制;强化疫苗监管,推动职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强化疫苗批签发管理,加大对疫苗生产企业检查力度,挂牌督办疫苗违法案件;强化药品抽检和不良反应监测,强化网络售药监管,强化对高风险品种监管;推进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效率;检查和稽查工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用好行刑衔接,严惩重处违法行为。

还特别强调,在药品注册管理和上市后监管工作中,须对党风廉政和工作作风常抓不懈,要构建一支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清正廉洁的药品监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