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医疗器械是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体现

我国高性能医疗设备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较少,缺乏行业主导企业,目前仍旧以低质价廉的中低端医疗器械为主。

高性能医疗器械是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体现,从设计到生产都十分复杂,对技术、材料、元器件和部件等要求较高,而我国先进制造业与国际之间的差距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高性能医疗器械的跨越式发展。

很多时候原理已经突破了,但能够用自己的技术和部件把它批量生产出来,考验的就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了。如果国家先进制造业没有提升,高性能医疗器械想要替代进口几乎不可能。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通往“中国创造”的道路上,国家利好政策的指引是行业快速发展的推手。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更期盼国家向税收、注册程序等方面吹入政策暖风。

因行业特殊性所致,高性能医疗器械例如内窥镜摄像机等设备可能是除军工以外,市场准入条件严格的产品。由于我国体制、机制及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企业在产品注册时或许也会碰到一些相比国外成熟体制里所碰不到的问题。

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体系基本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标准,而且还在不断完善。国家在重视医疗器械发展的同时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注册开辟绿色通道、认定级别高的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或减半等。

国家相关部委鼓励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有20多个,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产业大力支持,特别是对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等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发展进行了专项扶持。

此次高性能医疗器械被列入《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的发展领域,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势必会带来高性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爆发式增长。

路径选择在国家自上而下地对医疗器械进行扶持及开辟绿色通道的背景下,本土医疗器械从低端迈向高层次有怎样的路径选择?先是要提升国家整体工业化配套能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高性能医疗器械才有突破的可能。

高性能医疗器械一定要瞄准医疗模式的重大变革。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过程中,企业目前首先要做的是逐渐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研发能力。如果企业不首先立足于自身,那它和研究机构永远是两张皮,产学研很难实现协作创新。

要想形成国产高层次产品的产业群、产业链,目前的关键任务是要通过政策支持和政府引导,形成市场激励机制,通过例如南京利昂医疗等企业产生“鲶鱼效应”,国产高层次产品才能在创新、技术、质量、品牌、规模等方面实现突破,由“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具体到医疗器械行业,规划提出,要从以下方面改革“招标采购政策”

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要达到8-1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为此,规划在领域、任务目标、监管政策等方面都作了具体部署。

而医疗器械行业是生物产业的一大主要组成部分,来看看针对医械圈,规划都提出了哪些重要内容?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说规划提出,要针对制约生物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推进行业准入、市场应用和市场监管等领域的重大改革,持续激发产业创新创业。

具体到医疗器械行业,规划提出,要从以下方面改革“招标采购政策”:

1、打破产品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提高气腹机等创新医疗器械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

2、改革招标采购机制,落实医疗机构耗材采购主体地位,允许医疗机构自主采购和组团采购,将招标采购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3、推动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编码标准化。

4、制定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配备标准,严格控制财政性资金采购不合理的超标准、高层次设备。

5、实行分类采购,科学设置评审因素,注重产品的综合评估。

6、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对国产产品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

此外,在“市场准入政策”上,规划提出,推进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控制市场供大于求、低水平重复的产品审批,临床急需的创新医疗器械审批。以及,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制定新型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技术规范。

在“价格医保政策”上,规划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价格。以及,及时将符合条件、临床须、可靠、价格合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和诊疗项目按规定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行业监管政策”上,规划提出,完善产品召回、退出等制度,建立守信企业“绿色通道”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力度。

规划还提出,要加大财政投入,继续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国产医疗设备应用。这也是近年来多部委扶持国产医疗设备的重要举措之一。

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技术支撑单位

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方面,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基本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开发体系,且已进入以中端产品为主向高层次产品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新阶段。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也正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医疗器械企业将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升级换代速度,积极探索研发如气腹机等的新产品。在政策方面,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实施后,加速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上市速度。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了解,2014年3月以来,每年进入优先审评的产品数量逐渐增多,截至目前,获批创新产品超过50个。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对于中高层次国产医疗器械的需求正逐渐增加。各省(区、市)也相继推出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政策措施,如2016年、2017年,四川、浙江、湖北、广东、安徽、河北、福建、辽宁等省,先后明确鼓励使用国产医疗设备。

11月28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在业界引发关注,大家争相转发学习。

实际上,自2014年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与之相配套的规章文件紧锣密鼓地陆续发布,体现了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的理念,彰显了医疗器械监管的改革与创新。

为完善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确保质量,国家相继建立了24个医疗器械相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标准制修订工作。自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员以来,国际标准取标率已近百分之80,促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的国际化。

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技术支撑单位。据《报告》分析,国家认可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有数十家,基本可以满足我国医疗器械检测和监督管理的需要。2015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进一步强化了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管理,规范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这一系列措施的颁布和执行,使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日趋完善,加速与国际接轨。

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兼并重组步伐,不断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

医疗器械制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国产医疗器械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国产大型高层次医疗器械如医用冷光源等的高调亮相,都令人为之振奋。

经过近5年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具有哪些特点呢?近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从政策、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解析。

相对于药品而言,起步较晚的医疗器械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多小散”、创新不足的局面。《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呈现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竞争格局。

很多企业规模小,无法大规模产业化,使产品成本高、利润薄,并进一步导致同质化竞争。

据统计,2014年,美国40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值占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的百分之20,而同期中国约有1.4万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但产值占比仅为百分之13。

医疗器械产业具有多样化、创新快、跨界难的特点,而企业通过自身力量形成规模化产业困难较大,所以,并购是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快捷的方式之一。此外,很多医疗器械细分市场的容量较小,且壁垒极高,单靠内生性增长,企业无法完成快速成长。

据此,《报告》预测,医疗器械企业通过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兼并重组步伐,不断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是未来几年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013年到2015年的3年里,国内发生的医疗器械并购案例分别为45起、69起和80起;500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分别有2起、8起和15起。这充分说明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在逐年增加,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在2017年,医疗器械行业共发生84起融资事件,累计金额近16亿美元。

《报告》指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尽管我国涌现出利昂医疗等一批代表性企业。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全国目前已形成一些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且已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相适应

我国一直对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实行审批制度,并明确实行甲类、乙类分级管理,其中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审批,乙类设备配置则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由原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编制配置规划。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审批管理则下放,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定配置规划上报国家核准,并据此开展审批管理。

利昂医疗了解到,严格审批,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是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早已明确的管理趋势。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主要思路是,就像针对内窥镜摄像机之类的,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统筹规划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设备,支持建立区域性医学影像,促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相互监督。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将由非行政许可调整为行政许可。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由非行政许可调整为行政许可。彼时,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履行新设许可程序,按照国务院审改办相关要求,在履行新设许可程序期间,暂停办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医疗机构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时,暂不需提交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明文件。

国家明确提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相适应,新增配置要以临床实用型为主,严格控制机型。但近年来,不少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在乙类设备审批方面逐渐松了口。

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效应愈加显现,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要求做好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审批相关工作的通知。据了解,这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推动部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的举措。

上海试点的成功经验很快在全国铺开。

此外,还要求简化流程,提升审批服务水平。要深化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细化各类审查要求,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一是优化窗口办理程序。负责医疗器械行政事项审批的部门,要结合行政区域实际,整合业务办理窗口,力争实行集中统一受理,并在门户网站、受理场所公示相关流程和时限要求;要积极探索网上业务办理模式,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一次告知,一次办结。二是压缩审批时限。在保证审批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审批步骤,将法定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三是推进在线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行政审批系统,精简材料审核过程,鼓励使用在线核验证照等方式,节约审批成本。及时公开审批进度,方便申请人查询。

《通知》强调了放管结合,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要创新监管举措和手段,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要依法依规、合理设置审批条件和标准。对于涉及不管是医用DR还是气腹机的医疗器械质量的审批事项务必严格把关,注意防止出现简化流程、提升服务后降低审批标准现象。要结合“三定”事权划分,明确“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风险和隐患的排查,压实责任,多措并举提升监管成效。要做到放开准入和严格监管相结合,督促从业者持续合法合规,守住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底线。

部门协作,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也不容忽视。药监局敦促各地要建立行政许可事项申请人的信用管理制度,将提交虚假材料、违背承诺或取得许可后严重违反许可要求的申请人,纳入信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在其申办其他审批事项时予以联合惩戒,并推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员单位实施联合惩戒。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发挥社会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让违规失信者受到严惩。

药监局敦促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作为,按照通知要求梳理改革事项,制定改革具体措施,明确责任人,细化服务管理措施,落实审批改革要求。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看来,这一系列的举措将使得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效应愈加显现,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利好企业的同时也将为患者带来便利和实惠。

民族医疗器械产业要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

近年来,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晚,技术较为落后,企业小散乱,市场认可度仍然较低,还没有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

但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很快,未来几年,中国医疗设备产业每年增长百分之20。其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方面的增长率更达百分之30。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市场支配力有限,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拳头产品,比如利昂医疗的气腹机产品。而有些厂家所生产的高层次医疗器械仍然以仿制、改进为主,质量水平与国际大企业的差距较大。

针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自主创新和科技水平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须大力发展国产高层次医疗器械产品,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规划,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高层次医疗器械国产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医疗器械整体竞争力,也关系到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相反,如果国内企业只满足于中低端市场,路会越走越窄。

我国医疗器械品牌的差距还表现在产业规模上和思路观念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就需规范和清晰化。此外,我国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大面积仿制现象也引发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恶性拼杀,进一步造成了医疗器械业的发展缓慢。国内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发明家办企业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往往市场上产品很多,精品不多,而且这类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较慢,企业规模也较小、昙花一现的例子并不鲜见。

寒冷天气会诱发青光眼,冬天“全身只有眼睛不怕冷”的说法并不科学

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南京利昂医疗提醒,寒冷天气会诱发青光眼,冬天“全身只有眼睛不怕冷”的说法并不科学,眼睛也要注意防寒。

今年70岁的张先生一直有早起晨练的习惯。几天前他一如既往地6点半起床,7点准时出门锻炼,到了中午头疼不止,还伴有呕吐症状,以为是风寒,吃了些药也不好。到了傍晚还出现眼睛胀痛、模糊的情况。

检查发现,他视力下降、眼压高,被诊断为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通过住院、使用内窥镜摄像机之后,头疼、呕吐的症状好了,眼压也获得控制。

寒冷刺激可通过影响植物神经,使眼压大幅度波动、房水排出减慢诱发青光眼,并因寒冷使人体血管生理性收缩等导致眼底视网膜供血不足,加重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

随着天气变冷,急性发作青光眼患者增多。许多人因视力下降、眼睛胀痛、头昏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相当一部分人以为是患上了急性肠胃炎等病,因而延误时机。喜欢锻炼的中老年人每天等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再适度参加户外活动。

当有冷空气来袭时,有青光眼病史的老年人,应注意避免从温暖的室内立即到寒风凛冽的室外。外出时可在楼道或门口稍微站一会,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外出时还可戴上眼镜,使眼睛少受寒冷空气的刺激。一旦发现自己有眼胀、头疼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检查。

医疗器械监管体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国家相关部门正不断努力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从1997年的160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400亿元,增长20多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也从1997年的6500家增加到2017年16100家。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原因,我国药品与医疗器械消费占比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左右。因此,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如国产DR等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体系也逐渐走向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科学监管和覆盖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也逐步改革,调整内设机构,优化评审流程,对创新型医疗器械实行特别审批,缩短审批时间等。

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国家相关部门正不断努力。国我国将进一步保障医疗器械质量,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的结合,推动医疗器械监管科学进步。

但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体系仍需从多个方面加强。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对比了中美药监系统的人员数量、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之后得出了上述结论。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监管过程中,获取重要证据的“实际能力”仍有待加强,如试验方法的科学性、法规系统的完善性、水平以及数据的真实性等。

不仅要关注药监局发布的免临床目录,还要关注药监局发布的新通告和产品分类的界定

自2014年,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不定期的颁布行业标准和分类的制定,所颁布的政策可谓刀刀准。营改增、金税三期、医用耗材两票制和提高集中配送度,以及医疗控费、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等政策密集出台,令人应接不暇,既有商业模式和市场格局面临巨大的挑战,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在新形势下,国外知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南京利昂医疗合作更加紧密。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行业新的机会,新的风口在哪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国家政策如营改增,金税三期,反商业贿赂的导向是不允许带金销售,用关系来促医疗器械的销售这种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越来越小,会随着医疗器械持续降价,效果越来越差。

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医疗器械的原因有:一是医疗控费。二是出台扶持国产医疗器械的措施,有些政策采购项目优先选择内窥镜摄像机之类的国产医疗器械。

主要的是常规类医疗器械,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终会占据主导地位。

为何有些医学专家或技术专家出来创业,企业始终做不大,是因为他们不懂生产,不懂营销,更不懂管理,要交很多学费,要走很多弯路。为何有些代理商做冷链物流要花十五个点甚至更多,依然做不好。

医疗器械注册人在上海等地区的实施,为医疗器械合理分工打下坚实的基础。2020年以后实施的医用耗材两票制和提高集中配送度等政策迫使中小型代理商转型,专注做服务商。

2020年以后医疗器械产业化的合理分工会越来越明显,医学专家或技术专家专注做研发,赢利模式是通过出售研发成果挣钱;大商业集团公司专注做物流配送,融资租赁等,中小型代理商只做服务,外协加工厂专门做贴牌加工,生产企业主要精力放在品牌的打造和市场推广上。

近段时间,有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代理商在抢注册,为什么?是源于二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注册权限即将上移到国家局,也意味着二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注册时间会延长,注册难度会加大,费用会增加。

我们不仅要关注药监局发布的免临床目录,还要关注药监局发布的新通告和产品分类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