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应主动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关法规培训

利昂医疗DR厂家的总工程师表示自今年1月1日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基层药品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覆盖面,已注册监测单位逐年增加。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推广使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大批刚刚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的人员,迫切需要掌握如何发现和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如何规范填写报告表、如何提高报告质量等业务知识。在此形势下,监管部门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专项培训,就成为不良事件报告工作人员“充电”的重要途径之一。
  
监管部门应主动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关法规培训,进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技术资格考试,对监测报告人员的素质把关。对于考试合格者,颁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资格证书;对于未通过者,要求其须进行一定学时的知识学习。与此同时,督促监测单位建立监测报告责任体系,健全机制。

监管部门应创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培训方式、培训渠道。建议选取辖区内二级甲等以上、大型药品经营企业设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培训站”。培训站应设有固定的讲课场所,具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相关书籍等,为监测报告人员提供参与培训和自学场所。

监管部门或监测单位可针对难点问题,定期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人员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充分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创造力,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提升素质水平。

监管部门可组织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生物医学、生物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等涉及医疗器械的专家学者,为从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的人员定期授课、释疑解惑。专家学者可在课堂实践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大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讲力度。

新修订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以下简称新《分类目录》)已于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监管部门应面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人员,对新《分类目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针对如何准确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等问题进行说明;要求监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交的报告做进一步分析、评价,必要时进行调查、核实和确认,严格落实“报告内容真实、完整、准确”要求。
  
监管人员可以利用日常监督检查的机会,面向监测单位宣传与普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讲解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系统操作方法,推进该项工作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强调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强化社会共治理念。

现代医学正在逐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持续提出新的需求

当前,现代医学正在逐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持续提出新的需求。

预计今后,国家在政策方面将扶持具备持续研发、探索创新能力的企业,从而带动影像诊断设备向着国产化、高层次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影像诊断设备技术还将趋向于人性化。医学影像的辐射剂量将越来越小,图像质量将更加清晰,高新技术将向常规技术转化。影像技术将摒弃机械的技术主义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前进。

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高新技术将日趋成熟,并在医学影像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势必成为影像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带动影像诊断设备不断更新。

在创新驱动的市场环境下,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竞争也将愈加激烈。

目前,中国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企业数量超过400家,行业内小型企业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分散,大部分企业不具备核心生产技术。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中低端产品,呈现低价竞争态势。不过,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南京利昂医疗部分企业在医用冷光源等诊断设备领域有所突破,已经实现国产化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未来,建议影像诊断设备企业在以下两方面多下功夫:

加强技术研发。影像诊断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要求较高、研发周期较长。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就要加强研发,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寻求技术突破,以产品占据市场重要地位。

加强售后服务。由于外资企业主要针对高层次市场,用户,营销网络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国内企业不妨加强售后服务体系,进军基层医疗机构,打造企业品牌。

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上游主要包括两部分

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上游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医用放射性元器件、高性能感光元件、电子检测元器件等电子元器件以及集成芯片等零部件行业;二是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等原材料行业。

电子元器件属于半导体行业分支,产业的发展顺应半导体大行业的发展。2016年至今,由电子产业链上游陆续涌现的蔓延式涨价现象可见,在大宗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扰动下,部分老旧、落后产能的退出造成市场供需失衡,非核心品种短缺早显现。电子元器件产业正位于新一轮周期的起始阶段,行业景气度有望在两年内持续上行。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信、建筑、家电、医疗器械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现状是产量保持稳定,产品价格趋稳向好,企业效益显著提升,进出口额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用放射性元器件、高性能感光元件、电子检测元器件成功研发、产业化并投入使用,其多样性满足了不同层次产品的需求。电子元器件、有色金属材料等行业的加工制造能力决定了原材料或零部件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随着电子元器件、材料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自动化设备、集成芯片、外壳材料、电子检测元器件等的价格呈下降趋势,有利于降低影像诊断设备产品成本,从而促内窥镜摄像机等诊断设备行业的发展,也促气腹机等辅助设备的发展。

影像诊断设备的下游行业主要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大型综合、县级公立、民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下游行业决定了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并直接影响影像诊断设备产品的经济效益。医疗机构和患者对诊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跟踪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将推动国内影像诊断设备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内窥镜摄像机等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行业市场规模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自2014年以来,国家政策对医学影像设备的扶持力度远超以往,如引导医疗机构使用国产影像设备、改革监管和审批制度以鼓励创新、专项资金扶持等。由政策推动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国产化进程促使我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增长,国内企业在高层次市场有所突破,进口替代进程加速。但整体来看,中国影像诊断设备行业进口品牌仍占主导地位,国内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表示影像诊断设备是现代医疗基础性的诊断设备,在大型综合、民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均存在需求。随着国家逐步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支持,并提高对诊断设备的扶持力度,我国内窥镜摄像机等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行业市场规模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数据显示,2015~2017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规模从366亿元增长至499亿元,增长率保持在百分之16以上,处于较高水平。

从细分市场看,影像诊断设备主要包括X线类设备、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MR(核磁共振)设备、超声设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核医学设备等。2017年,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中X线类设备和CT设备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X线类设备在影像诊断设备中占比为百分之33.6,CT设备占比为百分之22.1,MR设备占比为百分之15.6,超声设备占比为百分之16.5,DSA设备占比为5.7,核医学设备占比为百分之3.9。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国内影像诊断设备企业在中低端领域供给能力较强,而中高层次领域市场则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我国影像诊断设备行业进口来源国主要为美国、德国、荷兰及日本,主要进口品牌包括GE、Philips、Siemens、岛津、锐珂、佳能等。2015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进口额为44亿美元,2017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进口额为58亿美元。在出口方面,2015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出口额为36亿美元,2017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出口额为52亿美元。

从我国地域市场份额分析,华东地区的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大,2017年市场规模占总规模的百分之33.2;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大,2017年市场规模占总规模分别为百分之23.4、百分之20.5。